俄烏戰爭觀察與思考
俄國-烏克蘭衝突再觀察為好。 我認為這是美國新保守主義干涉的餘波,新保守主義源頭有社會主義的東西(川普被新保守主義的人積極反對)。 我認為對世界有利的作法是:容納俄國,包括承認他的勢力範圍;強大美國自身;堅決遏制中國。2014年以來北約東擴並非明智。俄國與美國以至西方世界,沒有核心利益衝突。 北約是冷戰中地緣政治背景下以過去的蘇聯/現在的俄羅斯爲敵人的軍事集團。一個國家加入北約和加入歐盟是兩件不同的事情,加入歐盟與和歐盟簽訂經濟協議又是不同的事情;歐盟是政治、經濟集團。 美國是否要以國力、軍力在世界推廣民主制度?是否只要沒有民主制度,就一定是美國的敵人?ISIS坐大,與美國在新保守主義思想指導下在中東的一系列行動直接相關。班農、川普等人試圖減少美國介入這樣的戰爭,因爲這對美國不利,進而對世界不利。阿桑齊更指阿富汗戰爭根本就是精英洗錢用的工具。 現在我們談論的是戰爭。中東是可以經營好的,俄羅斯是可以成爲夥伴的;唯有中國,是需要考慮以戰爭手段解決的。 核武器最好不被使用。如果使用,被炸的地方最好是中南海、北戴河會議、兩會時的人民大會堂,而不是烏克蘭或俄羅斯。 保證未來數十年核武器合適的彈着點,難道不是謀劃世界大局的人應該考慮的嗎?過去三十年的美國政策,導致此刻核武器可能的彈着點並非最佳。 蘇聯解體以來,北約東擴、大量外資涌入中國以圖培養中產階級而實現民主制度「不戰而勝」,兩件事結果都糟糕。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對世界的威脅大,還是中國吞併臺灣對世界的威脅大? 況且北約如果不東擴,俄羅斯不會奪取克里米亞黑海入海口。北約諸國有的連2%的GDP都不拿出來,靠美國軍力維持國防;川普放話給北約和韓國,「掏錢,不然我撤走」,就是看出這些國家白佔便宜。北約東擴乃至俄烏戰爭,會讓這些國家把白佔便宜的位子坐得更穩。 俄羅斯再壞,沒有用病毒武器導致至今世界五百九十七萬人死亡;西方國家憲政體制和公民權利,都在以防疫爲名的管制中受到嚴重侵蝕,這是動搖國本的危機。 中國是最危險的敵人,南海、臺灣是焦點。北約東擴失策。 切斷與俄羅斯聯繫的公司包括但不限於:(鏈接中的報道也有一個不完全列表) Meta(臉書), Apple, Alphabet(谷歌), Microsoft, Alcoa(美鋁), Grant Thornton(會計) , Airbus, Boeing, Ford, Daimler(卡車製造), ExxonMobil, BP, Shell, Maersk(馬士基), Mastercard, Visa, Jaguar Land Rover, Equinor(能源), Norway’s sovereign wealth fund(挪威主權基金), H&M, FIFA, UEFA https://nypost.com/…/here-are-the-companies-that-have…/ 制裁俄羅斯或給烏克蘭送武器的國家:歐盟諸國、美、加、英、日、澳、新西蘭、瑞士、臺灣 https://www.cnn.com/…/list-global-sanctions…/index.html 我有個問題,這些公司、國家,對中國態度如何?在川普針對中國的關稅戰中,其他國家是隨美國而動,還是竊喜有了更多的中國生意?以IT巨頭爲例,他們在中國是協助中共鎮壓,還是象幫助烏克蘭時自己聲稱的那樣,維護自由?他們所維護的價值,中國是否有破壞?如果有,爲何沒有相應的動作? Alphabet 市值一萬七千億美元,俄羅斯2021年GDP一萬五千億美元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過於警覺:僅Alphabet一家公司,對世界自由的威脅,未必小於俄羅斯;尚不要提臉書種種爲華張目的窮形惡狀。俄羅斯所求無非是地區霸主,Alphabet控制七十億人的信息通道。 整個世界在致死五百九十七萬人的病毒源頭尚且含糊過去的情況下,在俄羅斯-烏克蘭戰爭中一邊倒支持烏克蘭。如此同仇敵愾,爲何在病毒溯源等所有涉及中國的問題上左右支吾? 俄羅斯炮擊烏克蘭核電廠,世界小麥2022年7月期貨價格從859USD升到1134USD。 瘟疫、戰爭、饑荒、死亡,天啓四騎士。 俄羅斯炮擊烏克蘭核電廠,世界重要糧產區面臨威脅。 國際穀物理事會(IGC)的數據顯示,主要小麥出口國——歐盟、俄羅斯、美國、加拿大、烏克蘭、阿根廷、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的庫存將在2021/22年度結束時降至九年來的最低點,即5700萬噸。它們現在僅佔全球庫存的五分之一,而世界消費總量預計為7.81億噸,僅能供世界使用二十七天。如果不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,其他主要出口國占全球庫存的16%,只能供養世界不到三週的小麥。 火星男孩、印度神童、明慧網焜焜預言(山山預言或者任何疊聲字預言)、夢中所見、定中所見、正見網數百篇前生故事、天目所見、另外空間大戰,沒有一個字提到這件事。神棍就是神棍。 世界在重大變動中,法輪功群體在殘酷鎮壓中經過了二十三年;在個人生活和公共事務上,睜開眼睛,誠實面對內心,真實面對世界;不要在困難中爲了自我安慰,津津有味地迷戀咀嚼神棍騙人的話語。 … 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