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翮高騫

最近我累壞了。我已經四十九歲了。 1月21日拜登上臺後我就開始建立自己的雲端文檔處理平臺、雲端音視頻會議平臺和長毛象社交平臺。日前都建立好了。公司日常工作緊張。同時公司要淘汰現在使用的數據倉庫,轉到谷歌雲平臺。我爲了端穩飯碗必須快速學習。 我比一般人聰明,但是有多動症;自己沒興趣的東西,需要比別人花兩倍到三倍的力氣集中精力,短時間內就會很疲勞。我幹的數據庫的活十分瑣碎繁雜,一點不適合我。 我二十五歲幹這個還行,五十歲還這樣短跑衝刺,日復一日地幹都掙不出退休金。我真是覺得日暮途遠。 我想看一些重要的書。二十年來法輪功群體被那幾個網站引導得迴避現實,自己和下一代耽誤了很多。我目力所及,沒有人像我這樣有洞見和勇氣說出這些。我要看一些重要的書。我想在人生剩下的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。但是我真的特別累。

大道與禮

孔子當年一生奔波,推崇「克己復禮」,在上遊說君主,在下教育弟子。周公的「禮」是他一生的志業。但是他在《禮運》中對於「禮」和實踐「禮」的人是這樣說的: 昔者,仲尼與於蜡賓,事畢,出遊於觀之上,喟然而歎。仲尼之歎,蓋歎魯也。 言偃在側曰:「君子何歎?」孔子曰:「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 而有志焉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;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。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『大同』。 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,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,貨力為己,大人世及以為禮。城郭溝池以為固,禮義以為紀。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,以設制度,以立田里,以賢勇知,以功為己。故謀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由此其選也。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也。以著其義,以考其信,著有過, 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如有不由此者,在勢者去,眾以為殃,是謂『小康』。 在孔子看來,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都是大道既隱之後,上天選中的人。而孔子「喟然而嘆」,原因在於「大道既隱」。 在大道未隱的時代鄉里的普通人,和大道既隱的時代叱吒風雲的人,誰更幸福呢? 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,知道「大道」是存在的,一定程度上實踐大道,是我們乃至整個世界的人往幸福方向走的唯一途徑。 孔子這段話和老子所謂「大道廢,有仁義;智慧出,有大偽;六親不和,有孝慈;國家昏亂,有忠臣。」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下德為之而有以為。上仁為之而無以為;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」說的意思差不多。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