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道與禮

孔子當年一生奔波,推崇「克己復禮」,在上遊說君主,在下教育弟子。周公的「禮」是他一生的志業。但是他在《禮運》中對於「禮」和實踐「禮」的人是這樣說的:

昔者,仲尼與於蜡賓,事畢,出遊於觀之上,喟然而歎。仲尼之歎,蓋歎魯也。 言偃在側曰:「君子何歎?」孔子曰:「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 而有志焉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;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。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『大同』。

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,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,貨力為己,大人世及以為禮。城郭溝池以為固,禮義以為紀。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,以設制度,以立田里,以賢勇知,以功為己。故謀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由此其選也。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也。以著其義,以考其信,著有過, 刑仁講讓,示民有常。如有不由此者,在勢者去,眾以為殃,是謂『小康』。

在孔子看來,禹湯文武成王周公,都是大道既隱之後,上天選中的人。而孔子「喟然而嘆」,原因在於「大道既隱」。

在大道未隱的時代鄉里的普通人,和大道既隱的時代叱吒風雲的人,誰更幸福呢?

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,知道「大道」是存在的,一定程度上實踐大道,是我們乃至整個世界的人往幸福方向走的唯一途徑。

孔子這段話和老子所謂「大道廢,有仁義;智慧出,有大偽;六親不和,有孝慈;國家昏亂,有忠臣。」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下德為之而有以為。上仁為之而無以為;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」說的意思差不多。

2 thoughts on “大道與禮”

  1. 超哥,斗士的身份很适合你。我甚至觉得如果不用来打击邪恶,那么累计起来的能量甚至会伤到你自己。

    Reply
  2. 人人 講誠信 修和睦
    可以直選的人們 選 賢與能

    台灣有位短暫的直轄市首長 選上後 正因嚴重不履誠信 隨即被罷免

    政府帶頭立法行政與社福宗教界民間..努力
    “故
    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;
    使老有所終,
    壯有所用,
    幼有所長,
    矜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。…大同”

    還有很多缺點 但有在努力

    廣基 誠信 和睦 選舉出真正賢能者
    隨後的“故…”或可曉成

    天之下 全世界 各國 人人 亦然 講信修睦始

    Reply

Leave a Reply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