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俄烏戰爭,朋友問:有人跑到我家亂砸一通,還打傷我家人,我只好被迫反抗,於是我與對方在我家打成一團。此時誰該被譴責,誰該被支持,似乎不難判斷。還是難道結論是雙方都有問題?
我:
「此時誰該被譴責,誰該被支持,似乎不難判斷。」——是的。譴責誰,支持誰,不難判斷;誰來譴責,誰來支持,我有幾個問題想問。
中國幼兒園幼童被兇徒砍殺、路人被兇徒無端砍殺,網上很多人冷笑說「支人善刃」,毫無同情;您是臺灣朋友,我知道很多臺灣民衆對於六四慘案,認爲是「他國事務」——背後的複雜原因我都理解,我沒有責備之意,只是指出這個事實。
對於烏克蘭的支持和對於中國民衆慘痛遭遇的冷漠,這之間的差別是從哪裏來的?對「他國事務」的不關心,來自中共的敵意和網上中國人的惡言;對烏克蘭的支持,來自臺灣自身處境與烏克蘭的類似之處。而支持與反對的共同之處在於,自己所在的共同體的處境,決定了自己對兩件事的態度差別很大。因爲人們最關心的是身邊的人,社區的人,更大共同體比如同一國家的人,他們的處境、前途、命運。因此人們會看着慘劇的發生,你會這樣做,我會這樣做,所有人都會這樣做。因爲我們內心知道,我們改變不了人類上萬年來不變的人性,即,人就是會殺戮和傷害。
既然關鍵點在於自己所處的共同體,那麼這個共同體的利害得失,就是要首先考慮的。人應該有普世人權,但誰來支持和保證某個人享有普世人權?「女人不應該被強姦」,所以我們要反對俄國士兵強姦烏克蘭婦女;與此同時,在臺灣土地上,高舉「立即給予香港抗爭者政治庇護權、修法捍衛民主權利、不靠親資民進黨」的五名香港人,這五個人一定也痛心香港女性在2019年的鎮壓中被強姦,爲什麼臺灣人討厭他們?並非因爲臺灣人冷漠無情,而是因爲臺灣的安全會被傷害。
媒體上報道的更多是民衆遭受的蹂躪、某個城市的戰局,而有些事情很少提到,比如,烏克蘭此刻爲了戰爭欠了多少債,欠了誰的債(我聽說有IMF、世界銀行);美國、歐洲提供的武器是贈送還是欠債;爲了還債烏克蘭需要答應什麼條件;這些條件與俄國提出的條件,哪個更嚴苛;從烏克蘭戰爭中獲益的集團,他們對此刻刊登烏克蘭民衆遭受蹂躪的媒體,是否有影響甚至控制……誰死,誰被強姦,誰得利,是否有清晰公開的探討?
俄烏戰爭至今,美國、歐洲、中國等各方勢力糾纏其中,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未來如何沒人知道;在這個混亂中,對內明晰自己共同體的核心利益與未來,對外梳理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,比站隊重要得多。
真希望虞超的這篇文能被更多人看到,特別是頭腦容易激動的人。轉發給了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