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少子化爭論之我見

我臉書上有不少臺灣朋友,我從他們那裏瞭解當下臺灣的熱門話題,其中之一是「少子化」。我看到不少探討,關於男方的責任、女方的責任、政府的責任、養育成本、教育環境……等等等等。我覺得這些探討都很重要,但不是我認爲最重要的。
 
我覺得最重要的話題是,從一個共同體的角度來講,爲什麼要生養孩子?
 
我的回答是:因爲這個共同體有些珍貴的東西,值得傳遞下去。下一代擁有這些珍貴的東西,無論人生的浮沉,都會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。在世的人從上一代心懷感激地接受了這些珍貴的東西,爲下一代守護這條傳承的線,無論多麼艱難勞瘁。愛德蒙伯克曾經論述過一個共同體中「永恆社會的契約」:一個共同體中,對於科學、藝術、美德等等,有着共同的看法,它将死去的人、在世的人和尚未出生之人聯接在一起。
 
「少子化」出現的原因,根本上是因爲這個共同體內,沒能清晰定義這些珍貴的東西。因此老人責備年輕人不能吃苦,年輕人埋怨老人吃光佔淨,男人埋怨女人,女人埋怨男人。
 
還有一點值得觀察,從中國出來的如廖亦武、唐荊陵、盛雪,這些真的和中共交手的;余杰、王丹這些檯面上的;秦暉這種真正有學問的——這些中國人,沒有一個人探討臺灣人所探討的熱門話題,原因是他們內心有自己珍惜的最珍貴的東西。
 
中國糜爛至此,內心能清晰定義珍貴事物的人,還是有不少。也許這是值得臺灣人借鑒思考的。

Leave a Reply

%d bloggers like this: